一、坚守审计质量底线,全覆盖开展审计质量检查
始终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依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供重要保证。组织开展全市11个县(区)审计质量检查及市本级审计业务质量交叉检查工作,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检查,现场反馈审计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促使审计人员从源头上严把审计质量关。
图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审计局审计质量检查反馈会现场
图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审计局审计质量检查反馈会现场
图为河池市审计局审计项目质量交叉检查现场
(一)狠抓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审计法》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市审计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复核审理工作管理办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审计组廉洁从审暂行规定》《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和移交管理规程》等5项制度办法,实现对所有岗位、所有层面、所有环节的管控,确保审计执法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二)强化现场管理。对于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重大审计项目,从财政财务审计、投资审计、数据分析等方面配足配强审计资源。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审计项目组长,深入审计一线靠前指挥,进驻现场跟踪督促,做好“指挥员”,当好“操盘手”,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
(三)激励担当作为。出台《河池市审计机关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激励办法(试行)》,以评先评优、通报表扬和选拔重用为抓手,突出精神鼓励、选人激励,充分激发审计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二、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方法,提升审计机关效能
(一)坚持科技强审。扎实推进全市一级预算单位财务电子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工作,深化“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实施的审计项目均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80%以上是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疑点线索,同时现场审计时间缩短了1/3左右,审计人员较以往减少了一半,解决了目前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提高了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二)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结合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特点谋划年度培训计划,采取外出(省外)培训的重点学、市内系统培训的系统学、审计大讲堂的交流学及审计现场调研督导的现学现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三能”本领。截至10月底,共举办3期审计业务培训、5期审计大讲堂、4次现场调研督导,邀请自治区审计厅领导、业务处室主要领导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业务专家进行专题指导讲课或主题报告13人次,累计培训1600多人次。
(三)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创建“审计创新工作室”,构建“创新工作室”+“大数据审计研究团队+经责审计研究团队+……”的“1+N”业务研学模式,采取“多对一、一对多、骨干带全员”的方式,带动全市审计机关扎实开展研究型审计,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